当前位置: 首页 > 讲述红色故事 传承红色基因 > 讲述红色故事 传承红色基因
讲述红色故事 传承红色基因
100个陇原红色故事|甘肃最后的西路军女战士
作者: 来源:“甘肃青年”微信公众号 更新于:2024-02-18 阅读:0

图片

中国的西北版图上,有一条狭长的走廊,它南倚祁连山,北临戈壁沙漠,这就是位于甘肃境内的河西走廊。1936年冬到1937年春天,一支精锐部队就在这条走廊中间穿行。它就是由徐向前、陈昌浩率领的西路军。短短五个月之内,这支两万一千八百人的部队在经历了大小八十多次战斗之后,几乎全军覆没,最终只存活四百余人。在这支部队里,有一支中国红军史上规模最大、人数最多的女性军人建制,这就是由1300多名女战士组成的妇女先锋团。当年,她们的平均年龄还不到20岁。至2018年,在甘肃境内还幸存有10余名西路军女战士,她们是甘肃最后的西路军女战士……

图片

这是一个爱美的老人,她有一张戴着红军帽的照片,红军帽是她亲手缝制。李文英1916年出生在四川省阆中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。1933年,17岁的李文英参加红四方面军,并跟随红四方面军三过雪山草地,走完了两万五千里长征。

图片


"这帽子是自己做的,我就是当过红军的嘛,一直到现在性格没改变过。"在西路军妇女独立团战斗的日子,深深地印在老人的脑海中,尤其是战斗最为艰难的临泽、高台战事。在子弹缺乏,步机枪几乎失去作用的情况下。这些平均年龄不到20岁的女战士们,担负了坚守临泽城的任务。"在临泽城里,我们女的搭人梯。马匪用炮把城墙打垮了,晚上我们一个个搭人梯,把土块放到城墙上,再把水送到城墙上冻成冰。"李文英说,心里最痛的不是战争的自然条件恶劣,而是战友的牺牲和被俘的经历。"被捕后,把我打得昏死过去再缓过来,昏死过去又缓过来。我就骂,说:要打就打,要杀就杀,老子们是革命来的,不是给你们当女人来的。"李文英说,因她性格刚烈出了名,马步芳部队中竟没人敢把她带回家,这让李文英暂时逃过一劫。但不堪忍受屈辱的李文英,坚定了要逃出去找红军的想法。被关押期间,李文英曾四次逃跑,但每次都被抓了回来。

图片

国共合作期间,周恩来就西路军战俘惨遭虐待的状况多次与蒋介石进行交涉,马步芳迫于压力,放松了对战俘的看管,并对一些伤残的战俘就地遣散。李文英九死一生,最终活了下来。

在兰州市郊一个偏僻的院落里,住着一位孤独的老人。她就是王秀贞。70多年前,她从川北老家跟随西路军妇女独立团西征。在武威的一场战斗中她与大部队失散,历经磨难。老人的家很贫寒,几乎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。在一个老旧的木箱里,有一样老人视若珍宝的东西。

图片

采访中,王秀贞打开一个布包告诉笔者:"这就是红军证。" "我们在靖远过河,走的是一条山,走的路多,雪里走雪里睡,一晚往亮里走,一天往黑里走。70年了,我把这过程没忘掉,我们的战友,走过长征的,哪里打过仗的,哪儿抓过敌人的,老在我心里。"

图片

这个当年清灵的川妹子,婚后无儿无女。她珍藏的红军证证明了那段非凡的经历,当红军的那段经历,是支撑她活下去的精神寄托。

西路军妇女独立团一营三连指导员刘汉润16岁参加红军,河西走廊给她留下了终生不能磨灭的印象。

图片

"女子工兵营80%都是女的,他们(马家军)就说:弟兄们,枪往天上打,捉活的。捉上了一人一个老婆。"梨园口一战,西路军几乎全军覆没。只剩三千人突出重围,撤往祁连山腹地。冰雪覆盖的祁连山上只有松树柏树,但是松柏不能吃,他们只能依靠挖红土充饥,吃冰雪解渴。艰苦的自然条件,没有将刘汉润的意志打垮。"我当时编了顺口溜呢:'上了祁连山,住在老林边,烤的转转火,吃的红土垛,喝的冰雪水,以充军粮来。'"

图片

刘汉润说,比过草地还艰苦,在这还要打仗,还要牺牲那么多人。我们又是宣传队又是战斗队,还要救伤员。在祁连山中,饥寒交迫、缺少武器的西路军留守部队终因寡不敌众,惨遭失败。被俘后,刘汉润两次出逃,又两次被抓回。解放后,刘汉润找到当地政府,要求重新参加革命工作。于是,她成了一名妇联干部,从乡、区到县,她干了大半辈子,直到72岁离休。刘汉润说,不管在什么样的环境里,我始终没有忘记,自己是一个红军战士。

女红军冯培珍15岁参加红军,三过雪山草地,又在河西经历了无数的战斗。1936年底,冯培珍在高台与大部队失散。回忆起这段经历,老人说:"高台时打散了,东一个西一个走了。走着走着就剩我一个人了,我在林子里转着出不去了"。走了一座山又一座山,冯培珍始终没有找到大部队。

图片

几经波折,冯培珍留在了一个小山村,成了回族人家的媳妇。时光流逝,冯培珍在这个山村里静静地生活了几十年,但当年唱过的红军歌曲,老人依然记得。"共产党领导真正确,红军打仗真不错,粉碎了国民党的乌龟壳,我们真快乐我们真快乐,主力红军是我们……"女红军张绍清老人当年全家一起参加红军,母亲曾任工会妇女部长,她和妹妹张绍益都是西路军妇女先锋团新剧团的演员。会宁会师的时候,她曾见过母亲一面。多少年过去了,亲人和红军成了她永远的思念……

图片

这些女红军,尽管她们中大多数都成了普通百姓,不少人在日后的岁月遭受不平和辛酸,但她们当初参加革命的信仰没变,胸膛里跳动的依然是那颗红军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