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讲述红色故事 传承红色基因 > 讲述红色故事 传承红色基因
讲述红色故事 传承红色基因
100个陇原红色故事 |侯世奎
作者: 来源:甘肃青年 更新于:2024-01-08 阅读:0

侯世奎(1911—1976),甘肃省皋兰县人,1911年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。侯世奎幼年时,由于家庭生活困难,父母无力供养,7岁时就给邻村一家地主家放牛,13岁时,他又去阿干煤矿给地主背煤。1928年,父母先后死于饥荒后,17岁的侯世奎在举目无亲、无依无靠的情况下,将小妹送于别人,孤身一人在家乡过起了流浪、打短工的生活。1929年春,在临夏驻防的冯玉祥国民军部队为扩充军力,在当地招募新兵,侯世奎为了找个栖身糊口的地方,便加入到冯玉祥国民军部队,隶属于孙连仲部下。1931年12月,侯世奎所在的第二十六路军由赵博生、董振堂等率领,参加了著名的“宁都起义”,遂加入中国工农红军行列。

0063f4451be975bf670958eba862d926.jpg

1934年11月,侯世奎被国民党抓获,先被送到衡阳关押,不久又被押到昆明监狱受刑,铁窗生活历时三年之久。1937年“七七”卢沟桥事变发生后,国民党反动派才释放了他。获释后,侯世奎立即从昆明北上历尽艰难险阻,在1938年3月到达西安八路军办事处,辗转赴延安,回到革命队伍。侯世奎到达延安后,先入抗大学习,并接受组织审查。后他被派往山东任一一五师第七团第二营营长,开展抗日游击战争。在日军重重包围的严峻形势下,侯世奎及其所在部队在上级组织领导下,坚持开展敌后工作,出色完成任务。在甲子山、天宝山战役中,他们勇猛顽强沉重打击日本侵略军,扩大抗日根据地,得到上级表彰。1943年夏侯世奎被任命为山东纵队教导二旅六团副团长,1944年春调任山东滨海军区莒中独立团团长,1945年初升任滨海军区第一军分区副司令员。

1945年8月15日,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投降,之后,侯世奎奉命率部进军东北,先后担任东北民主联军(为了保守军事秘密,八路军进入东北后统称为“东北人民自卫军”)辽南纵队第五旅旅长、纵队副司令员和东北野战军第四纵队第十师副师长、师长及辽宁省东军区参谋长等职。参加了本溪、海城、梅河口战役和著名的辽沈、平津战役,因作战勇敢,曾多次受到上级通令嘉奖。

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侯世奎调任甘肃省军区第一任参谋长,参与指挥甘肃地区的剿匪反霸斗争,为稳定甘肃局势、维护社会治安、进行土改做了大量工作。1952年,他被调任西北军区干部文化学校校长。1955年,侯世奎被授予少将军衔,荣获二级八一勋章、二级独立自由勋章、一级解放勋章。1961年,他又升任甘肃省军区副司令员,1966年离职休养。新中国成立后,侯世奎非常关心家乡的农业生产情况,在于1957年和1965年两次回临夏探亲期间,对家乡的农业生产和民兵建设给予了帮助指导。

1976年1月24日,侯世奎在兰州病逝,骨灰盒被安放在兰州市华林山革命公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