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讲述红色故事 传承红色基因 > 讲述红色故事 传承红色基因
讲述红色故事 传承红色基因
寻找红色遗珍 讲述革命故事 一枚哨咀游击队印章
作者: 来源:每日甘肃网-甘肃日报 更新于:2020-04-15 阅读:0

  一枚哨咀游击队印章

  1935年三四月间,正值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开展第二次反“围剿”斗争时期。国民党一〇五旅冶成章部的一个营进驻合水县六寸塬,打算在摸清红军情况后,参与“围剿”红军主力。

  六寸塬是一个沟壑纵横的小土塬,有很多小山包,形成一道山梁。国民党军驻防此地,极大限制了红军游击作战空间,还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发展,带来了新的威胁。

  合水县游击队领导得知这一情况,认为必须将情况摸清并及时报告主力部队。

  艰巨的任务落在了合水县游击队一名队员肩上。但怎么才能穿越敌人的封锁线?这让拿着盖有“合水县哨咀游击队”印章路条的游击队员一时犯了难。原来,穿过红军游击区必须要有游击队开具的路条,但是国民党军也在途中设置了封锁线,万一路条被搜出,不但会引起国民党军警觉,而且侦查送信任务也无法完成。

  “怎样把路条保护好?”就成了游击队员担心的一个问题。后来,他想出一个好办法,就是把路条卷起来,缝在贴身的衣物里,这样既可以躲避国民党军的搜查,又可以保护好路条。

  他先化装成六寸塬山梁下村庄的村民,利用跟国民党哨兵攀老乡的机会,了解了国民党军驻防部队的兵力、意图等信息。之后,巧妙穿越了国民党军数道封锁线,把重要信息及时送到了红军主力部队,圆满完成了游击队赋予的任务。

  合水县哨咀游击队印章后由宁县胡振德老人捐赠甘肃省博物馆。该印章为木质,呈长条形覆斗状,面长9厘米,宽2.3厘米,厚2.5厘米,完整。印面阳刻有“合水县哨咀游击队”八个宋体字,竖排一行,布局严谨而厚重。印章现属甘肃省博物馆馆藏文物。

  如今,我们虽然没法详细了解胡振德老人获得印章的经历,但是这一枚印章无疑成为重要的历史印记,见证了当年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烽火岁月。

  (本段文字由省委党史研究室李垚、宁县党史办李晓勇根据《中国共产党甘肃历史》(第一卷)及当地人口述编辑整理,图片由甘肃省博物馆历史部提供。)

合水县陕甘红军纪念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