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工作动态 > 工作动态
工作动态
摘掉贫困帽,让村庄焕新颜
作者: 来源:中共兰州市委网信办 兰州市农业农村局(扶贫办) 更新于:2021-01-22 阅读:0

 李文辉是榆中县韦营乡黄家岔村的第一书记、驻村工作队队长。在这之前,他是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保卫科的一名副科长。2019年6月,李文辉被单位选派到榆中县黄家岔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。

帮扶干部李文辉(右2)

开展驻村帮扶工作以来,李文辉和同事们着力于改善黄家岔村教育、医疗、住房、安全饮水和产业发展、基础设施、公共服务等涉及贫困人口脱贫的各个方面,从退出贫困人口脱贫的指标,到实地落实各项扶贫举措,顺利完成了国家、省、市、县的脱贫攻坚验收工作,为黄家岔村的经济发展和治安稳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。

李文辉与群众一起作业

李文辉作为一名共产党员,有着过硬的政治素质和综合能力,这也是他被选派为驻村干部的原因。李文辉还记得当初领导对他说,“一方面你的政治素质好,工作作风实,综合能力强,另外一方面你热爱“三农”工作”。而事实证明,李文辉没有辜负组织对他的期望,在驻村帮扶期间,为黄家岔村解决了很多的实际困难。

同为驻村工作队队员的彭成对他的工作更是赞许有加:“李文辉讲政治、顾大局,对自己要求严格,作风扎实,会做群众工作,带领我们把工作干得非常细致。”


01

没有灯光的夜

 黄家岔村地处榆中北川山区,整个村子建在海拔2200多米的山上,山大沟深,绿色植被也相当稀少。这个占地24平方公里的村庄,仅住了224户人家,常年住在村里的只有300多人,其中多是“996138”部队,就是老年人、留守妇女、儿童,和一些患有精神疾病及智力障碍的人。黄家岔村的道路路面坑坑洼洼,村民出行非常不方便。由于没有路灯,村民们晚上基本不外出,天一黑就休息,到傍晚的时候整个村庄没有一点光亮。 

黄家岔村房屋

李文辉和同事们到村里挨家挨户走访,其中个别农户的贫穷几乎超出了他们的想象,也颠覆了他们的认知。

  一个农户家里,他的妻子和家里的老人都卧病在床,只有这个男人有劳动能力,整个家庭的经济来源和家人照料全靠他一人。还有的村民,家里一件像样的家具都没有,仅有一个小木桌和一张床,他们的饮食往往是就着开水吃锅盔,基本不做炒菜和面条

“当时的贫困户在饮食居住上确实有很大的困难。“李文辉回忆到,“我们当时受到很大的触动,因为真的想象不到,村民还有这么生活困难的。”

李文辉及同事走访村里


02

咬定青山不放松

来到黄家岔村以后,李文辉对照贫困村脱贫指标,明确扶贫思路,确定在产业上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经济,同时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模式。担任黄家岔村的第一书记以来,他积极争取资金支持,整合各方面资源,牵头做农户的工作。

对照省定贫困村的贫困退出验收指标,先后成立了种植和养殖的农民专业合作社,建立起村里的主导产业。之后陆续推进道路硬化,安装亮化路灯,方便村民出行,安装光伏发电增加收入,在全村的主道路和养殖场上加强绿化建设,种植树木,改善村民居住环境,大力宣传实施住房、教育、医疗等保障政策,努力做到应保尽保。然而扶贫工作的推进不是一帆风顺的,因为这些项目将占用部分村民的土地,很多村干部和村民都不支持。李文辉带领工作队多次和村干部进行商议,合力动员村民,到现场进行协调工作。另一方面,依靠单位资源优势,李文辉和相关部门进行有效协调。李文辉凭借“咬定青山不放松”的坚持和努力,最终将扶贫工作各项措施落到实处。

贴近村民深入调查

建立主导产业


03

旧貌换新颜

村里装水表的那天,黄家岔村几千年来靠天吃水的历史画上了句号。当水龙头拧开,自来水流出的那一刻,每户村民的脸上都露出了幸福的笑容。让大山深处通了自来水,这是李文辉和工作队在黄家岔村扶贫成果的一个缩影。

黄家岔村首次通自来水

黄家岔村不仅用上了自来水,村容村貌也变了如今道路通达,两旁绿树成行,夜晚路灯明亮,有美丽宜居的新农村住房,有健身器材和娱乐的文化广场。

黄家岔村道路(改善后)


04

共赴小康路

李文辉开展扶贫工作以来,不断取得扶贫成果的同时,他的工作能力和个人意志也得到磨练。他始终坚持扶贫工作必须扎根基层,勤劳务实,带领当地的群众发家致富,把扶贫工作能当自己的事业干,把群众能当自己的亲人待,那么一定能打赢脱贫攻坚战这场硬仗。扶贫攻坚任重道远,但是再苦再难也要打赢这场硬仗,以实际行动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。

 在这场没有硝烟的脱贫攻坚战中,李文辉秉承着不脱贫不撒手的帮扶理念, “身”入基层,“心”入群众,努力做到真扶贫,扶真贫,与帮扶的村民心连心,携手共赴小康路,奋力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新篇章。

李文辉与村民一起合影